close

20090108-0.JPG

Mangalonga Island / Honiara / Japanese & USA Memorials

今天只有早晚各一班船,因為整個度假村大致都逛過了,所以決定搭乘早班船離開。

結帳時非常傻眼,原來餐點不是一個Set,而是一道一道計價:洗碗水煮成的極清淡雞湯-AUD7、牛排加上凹來的咖哩魚-AUD15、三口吃掉的罐頭水果奶油-AUD7、培根蛋吐司-AUD13.5,花去我將近NT1,000,加上來回船費AUD75、住宿費AUD50,總計AUD167.5(NT3,600),我選擇用索幣付,經過換算更高達NT4,300,套句南方公園不知誰說的話,我○你○的擔擔麵。

回Honiara又是兩個多小時的搏鬥,浪級比起前日有過之而無不及,尤其在海峽中段、離各個島嶼皆遠之處;愈靠岸邊波度倒是愈小。這回,馬達壞掉3次,不知為何我彷彿已經遁入佛門心如止水無畏無懼(說這麼多其實就是還沒睡醒加上吃了暈船藥的呆滯),平靜之餘我的創作靈感湧現,跟各位分享如下:

1、海破浪:大聲叫,願甲恁來離開;大聲叫,我愛故鄉我愛恁。→愛恁娘啦。
2、捕魚歌:白浪滔滔我不怕,掌起舵兒往前划。→我的確不怕,我們只有引擎沒有舵;不過用舵可能還快一點。
3、珊瑚海:面向海風,鹹鹹的愛,嚐不出還有未來。→除了潑水節般盛大的海水,還有受冷流出的鼻涕,目前嚐起來呢,嗯~的確沒有未來的味道,但確實很鹹。
4、愛拼才會贏:人身可比是海上的波浪,有時起有時落。→請注意是身不是生。

可以說是邊行船邊創作,相當具有詩意,打油詩女士的確實至名歸呢。

在此鄭重推薦海上三寶:防水袋、防曬油、防暈藥,這三樣東西都相當顧名思義、缺一不可。相片裡那位舉手先生也與我有同樣的防水觀念,注意他胸前的黃色防水袋,是我前一天故作悠閒在海邊吃的玉米片包裝-_-。有這三寶,我可以白嫩地用影像和諸位分享在船上經歷的驚滔駭浪;缺這三寶,可能就因為在船上大吐而被眾人推下海,死狀甚黑且無法從浸水相機中獲得被謀殺的蛛絲馬跡...

20090108-1.jpg20090108-2.jpg20090108-3.jpg

一身狼狽地回到農團,洗個熱水澡,中午還有免費飯菜可吃,人生吶!還是充滿著光明面的,尤其這餐還喝到豬骨湯,真的要滴淚了。

團長有言,來索羅門不參觀戰爭遺跡就白來了,因此徐技師午飯後就帶著我們四處參觀。在二次大戰時,索羅門群島因為位居亞洲、澳洲之間,是兵家必爭之地,戰得很慘(戰得很慘的似乎都是太平洋島嶼)。

首先參觀的是當地一間職業學校裡面的武器殘骸,可惜學校放暑假,無法入內近看。第二站是跟戰爭無關的高爾夫球場,是駐索外籍人士的重要休閒場所。

20090108-4.jpg

接下來就是日軍紀念碑了。如果用Photoshop把路人修掉,日軍紀念碑看起來的確滿淒涼的,尤其相關紀念文字是用金屬材質打造,早已被偷之闕如,更增添白色紀念碑杵在那兒無所適從的感覺。徐技師跟坐在一旁乘涼的當地婦女聊天,其中一位的one talk(索國特有用語,意指家族成員)竟然正在台灣唸大學,也太神奇了點。

20090108-5.jpg20090108-6.jpg20090108-7.jpg

美軍紀念碑的管理就較為完善,進出要經警衛,有訪客簽名簿,也有完整的文字介紹及地點標示。從這裡可以眺望遠處的日軍紀念碑,也可以看見河谷山腰間的庭院深深及炊煙裊裊、海上天際的船影點點及沉雲重重。金屬地圖上刻劃了當年二戰的沉船位置,狹小的海域(視線範圍如照片)就葬身了十幾艘軍艦,可以想見當初戰況之慘烈。

20090108-8.jpg20090108-9.jpg20090108-10.jpg20090108-11.jpg20090108-12.JPG 

住在農技團好些天,卻直到臨走才有機會參觀,看看團員在這裡努力耕耘的農作、悉心飼養的禽畜。最後一頓晚餐,又是10幾個人一同吃飯。說三生有幸太矯情,但我要感謝台灣台北縣中和市南勢角烘爐地的土地公,有祢的保佑,讓小民陳氏得以在這個我在三個月前都不知道是啥在哪的國家裡,遇到這些熱情幫忙鼎力相助的好人同胞,渡過平安滿足的索羅門群島探險尋奇之旅。

20090108-13.jpg20090108-14.jpg

隨刊贈送「搭起友誼橋樑之我腿好短」,以及「走遍世界自拍之我手好長」宣傳照各乙張。

20090108-15.jpg

同場加映前日忘記寫到的,我在小船上看到海豚群,但因為神智呈現彌留狀所以來不及照相。感謝網友土尼贊助照片,索羅門海豚就長這樣喔!(你知道的,就膚色黝黑、有鰭、會跳...)

20090108-16.jpg

如屏 - 2009年 2 月 24 日
你的手真的很長
就跟我的脖子一樣長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打油詩女士 的頭像
    打油詩女士

    打油詩女士的絮聒

    打油詩女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